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与劳动价值创造
课程编号:
F63-68 开课时间:FEB-MAY,2020 开课地点:E-learning 分享:
课程特色:
十七大报告中提出“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。保护合法收入,调节过高收入,取缔非法收入。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”(十七大报告单行本第39页第7段、第8段,人民出版社出版),“财产性收入”这个新名词就被公众关注,并被列为人民网的特别栏目“十七大关键词之三”。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虽然只占比大约在2%左右,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,从中使得人民对此认识得更加清楚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与劳动价值创造。这是大势所趋且势不可挡。
参考提纲:
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与劳动价值创造
一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需求
1、劳动人民价值创造
2、劳动人民的财富管理需求
3、劳动人民的财富及财富的来源
4、劳动人民的财富:由何而来与到哪里去
5、劳动人民的财富风险:挥霍浪费、过度消费、赌博传销等
6、劳动人民的财富经验:疾病保障、防控意外、理性筹划、家和万事兴
7、劳动人民的财富管理需求:需求的层次、增长的需求、安全的需求、乐趣的需求
8、劳动人民的财富管理:自我管理、稳健投资、保险配置、专业服务、分散风险和财富传承
二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工具
1、社会金融体系与资金进出需求
2、债权、股权、物权/不动产权、收/受益权、知识产权、特殊权益、期权、或有权益
3、资产管理机构与财富管理机构:持有金融牌照与否、金融企业的自身信用风险
4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房产(住宅、商用、其他)
5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资产配置模型:周期、风险、收益与流动性
6、个人财富管理与家庭财富管理:税务筹划的不可或缺和当务之急
7、社会主义家庭的家族信托、家族基金、家族办公室、家族慈善基金、家族公益基金
8、社会主义家庭的保险:保险、保单、保费
9、社会主义家庭的财富传承:隐私保护、财产隔离、税务筹划、子女教育、家庭文化
三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财富管理风险防控
1、法律风险
2、市场风险
3、财务风险
4、税务风险
5、管理风险
6、信用风险
7、不可抗力风险
8、或有风险
9、劳动创造价值与大力增加财产收益
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通过资本、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,这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、租金、专利收入,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、财产增值收益等。
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,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形成,劳动以外生产要素分配的份额有所增长,但财产性收入占比依然较低。
深化金融改革,推动金融创新,鼓励创造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、使民众分享增值收益的金融产品,显然有利于拓宽居民财产投资渠道。一方面,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加快发展直接融资,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,强化监管措施,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,让资本市场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。另一方面,要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,改善金融服务,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,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。
课程形式:
E-learning2020
主办单位:
信泽金XZJ
协办单位:
顽畏ONEWAY
培训时间:
FEB-MAY,2020
培训地点:
E-learning
参会人士:
clubmembers
培训费用:
Easy come, easy go。
参会权益:
All for one, one for all.
报名方式:
member-email
付费方式:
****
我要报名